找到相关内容5181篇,用时6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文化交流与的和揩——慧能“”义的观念史透析

    的初始情状和“万法唯心”的深层本体论上可分为当下和自性本心。此“”的双重内涵存在内在张力,但又不二不异,统一于慧能禅所立基础“现实人心”之中,从而使禅宗真正呈现了兼赅空有,综汇儒道的雄阔气势。 ...种极端而先设立深层的自性清净心,这是强而为之的设争,又是通常的意义上讨论沉沦六道中的众生的清净难染之念的。  是菩提树,身为明镜台,明镜本清净,何处染尘埃。  (姓)性常清净,日月常名(明),只为...

    蒋海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768405.html
  • 问:佛法是什么?

    ;即即佛”,人无心不能觉悟,因此说,佛法就是使人们认识,觉悟的方法。 佛说法是为迷人说的,不是为觉悟者说的。因此说,法无高低,只在于各种不同的人,是不是能够因佛法得悟而已。人们最终觉悟了,各教圣人说的法都好;不觉悟,什么法也没用。 人们说英文地图好,中文地图好,还是伊斯兰文的地图好呢?地图不过是指路的工具。愚人对地图心生好坏高低的分别,对于智者来说,什么地图都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3594783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简述

    ,为各种心身烦恼所迫,而不得解脱自在,其根本的原因,在于对本妙觉心的迷失,错认种种感觉即感觉经验为真实的自己。由于这种迷失,众生在有感觉时就以为找到了自己,在没感觉时就不知自己在哪里,当感觉轻松...,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各种感觉相应的烦恼感受就会同时解脱。  “旋汝倒闻机,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”——如果我们将习惯于追寻外境的意识倒转过来,不断深入地认真觉察我们的,我们就能够觉悟我们...

    陶贵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5940553.html
  • 浅论藏传佛教的禅思想

    ,本来清净,元无烦恼,无漏智性,本具足,此即佛,毕竟无异,依此二修者,是最上乘禅,亦名如来清净禅,亦名一行三昧,亦名真如三昧。此是一切三昧根本,若能念念修习,自然渐得百千三昧。达摩门下,辗转相传...厌恶下界的二相分别,上求人天善果,下厌三途恶趣,没有超出三界之外;小乘禅虽悟人我空,然对真俗二者犹有取舍;唯有达摩门下所传,是直指心源,认为众生本来清净,具备如来种种智能德相,众生如能念念于此...

    邱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3459675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思想简析

    思想作简单论述。  一、“”与“性”  慧能是不识文字却能悟道开山的典范。为了确立“自性成佛”的宗旨,他一方面倡导“佛是自性作,莫向心外求1n,“若向身中觅见,即是成佛菩提因”;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破除...,{坛经》对概念的使用随意性较大,内涵并不很清晰、稳定。但经过梳理,仍能见出系统性和大致的内涵。从心性论角度提纲契领地说,与自性是《坛经》最重要的概念,完全可以作为其核心范畴。  “性”是《坛经》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163800.html
  • 从南宗与北宗心性思想的差别看禅宗的正式形成

    慧能之前的禅师所言的本体之心多指本寂真心。由于众生之本寂,因而去妄归真以守心、修心、安心便是题中应有之义,主张渐悟也就可以理解了。而南宗禅的‘本心’具有‘心用通性’与‘’的个体化倾向两方面的特色,使得禅宗所涉之‘’只能以‘当下现实之’释之。南宗禅之‘’是一种缘构发生型的‘当下现实之’,未发或待构成的是真如即真心,心体之发用流行便成有体有用的‘当下现实之’。这一变化,改变了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3339245.html
  • 试论慧能《坛经》的禅学特色

    从教学精神、教学方法的角度,更进一步而具体地揭示慧能《坛经》的教学特色及其现代意义。  作为南宗禅的实际创始人,慧能明确地主张众生“本性是佛,离性无别佛”[3],因而“佛是自性作,莫向身外求;自性迷佛即众生,自性悟众生即是佛”[4]。自性就是本性,所以慧能有时也就直接称为本性就是佛性本体。关于自性本体与色身的身心性命的内在关系,慧能还进一步地说:  世人色身是城,眼耳鼻舌是门,...

    伍先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1259597.html
  • 禅宗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意义

    论、修持论和境界论等思想要素,其中心性论是它的核心内容。  禅宗把视为人的自我本质,认为苦乐、得失、真妄、迷悟都在,人生的堕落、毁灭、辉煌、解脱都决定于,从实质上说是本真之,也称本心、真心,也就是佛性、真性。正如唐代道宣在《高僧传》中介绍菩提达摩新禅法时所说的“含生同一真性”,此真性为人人所平等具有。由此禅宗在传法时讲“以心传”,要弟子解。 ””是众生得以禅修成佛...

    陈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2163920.html
  • 六祖与《坛经》思想

    、《涅槃经》、《十地经论》、《维摩诘经》、《心王经》等诸经的思想,使中国禅宗由真常唯心系而转向般若性空方向。中观的般若性空说,把佛性、真常统一于人们念念无住的当下之,以心性为成佛根本,主张念念...念悟即为佛。他认为,圆满具足一切,有佛,自性是佛,迷悟凡圣皆在一念之中,不必向外寻求,只要识心见性,从顿现真如本性,便能解脱成佛,如"般若品第二"云:不悟即佛是众生,一念悟时众生是佛,故知...

    释宗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350607.html
  • 悟后的实修

     修行过程中的“无念”,是指在修行过程中,觉察到自己的习气、妄念,及时转化、放下。在这里,“无”是动词,是放下、转化的工夫,“念”是指的习气、妄念。在修行过程中不可以把“无念”当作固定的“空境”来...以及由此而有的贪痴,改变只见树木(部分)不见森林(全体)的状态。 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,包括修正为人处世上的德行和修正心行两方面。最关键则是修正自己心地上的习气、妄念。  打坐是专门的修行工夫。...

    海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00257285.html